托起留守儿童灿烂的笑脸
在四川广安区虎城乡有一位退伍军人,放着年薪20万的白领不当,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回到家乡办起了农民工留守儿童托管中心,为孩子创造安全、方便、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成绩、习惯养成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他,就是2010年11月退伍、原在武警黄金三总队十支队服役、两次荣立三等功的军人张成东。由于办学成绩优异,2011年10月他以高票当选为广安区第四届人大代表。
“办托管中心,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办托管中心,主要目的是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从策划、考察、筹备,设立仅用了1个多月时间,目前已有30名留守儿童在中心全托。”8月1日,见到四川省广安区虎城乡退伍军人张成东时,他正在对留守儿童进行军事训练。
2010年11月,张成东从武警黄金三总队十支队转业后,定居在成都。在成都经营房地产的一个朋友聘请他当总经理助理,年薪20万,年终还可分红。他干了一个月后,觉得给别人干始终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便在网上搜索,寻找商机和创业的支点。“父母外出打工了,现在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值得担忧,呼吁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伸出援手办一个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救救孩子”的帖子引起了他的反思,自己家乡不是有很多留守儿童吗?他们的状况怎样?!当年12月底,他回到虎城乡实地进行了调研,让他深深震撼:虎城乡2.4万人中,有6500余人在外打工,4000余名留守儿童全部由爷爷奶奶照顾,由于亲情缺失和缺乏正确的教育,学习成绩差,性格偏激,打架斗殴的事件时有发生。“富了一代人,却害了两代人,家乡的现状坚定了我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的决心。”
说干就干,回到成都后,他就向房地产公司递交了辞职书。公司总经理再三挽留他也没有动摇。在成都经营停车场的妻子和父亲知道他的决定后,坚决反对,说他异想天开。“凭你的能力,在成都一年挣30万都没有问题,回去办托管中心,不但赚不到钱,还要亏很大一坨,脑壳硬是有病!” 面对家人的不理解和冷嘲热讽,他没有退却,春节前夕毅然回到家乡租房子、购设备、做宣传,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11年2月21日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正式开办,当日就有10名留守儿童入驻中心。
“由于是创业阶段,除请了三名退休教师管理辅导学习外,其他如买菜煮饭、帮学生洗衣服、早操训练、接送学生,晚上为学生盖被子等都是我和母亲、父亲在做,忙里忙外尽管有点累,看见学生一天天在进步,感觉很快乐。”
“在托管中心,比在家里生活得还开心”
“我和妹妹都住在托管中心里,这里有老师辅导功课,有小朋友一起玩,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跟老师交流,一点都不孤单,这里生活,比在家里生活得还开心。没进托管中心之前,由于没有人辅导,我数学才考60多分,语文才50分。进了中心后,经过老师的细心辅导,学习进步很快,这学期考试我得了100分,语文得了96分,我给远在大连打工的父母打电话报喜,他们还表扬了我。” 提起,进托管中心后的变化,留守儿童冯亮杰高兴之情溢于言表。
家住大坪村一组、现年11岁的冯亮杰与6岁的妹妹冯玉跟腿有残疾的奶奶生活在一起,父母在大连打工一年才回来一次,每天上学均要走近一个小时的小路,作业由于没有人辅导做不起被老师列为差等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性格变得孤僻。自从被父母把他和妹妹送进了托管中心,经过张成东的耐心辅导,他不但学习成绩进步神速,而且性格也变得开朗,懂得了互帮互助。
和冯亮杰一样,家住新风村的毛鑫一直是爷爷在照管他,爷爷接送每天读书要走30分钟路,平时也没有小伙伴陪他玩,感觉很孤单。看见班上其他小朋友进了托管中心生活得很幸福,便缠着爷爷报名进了托管中心。“爷爷岁数大了,还在养猪和做庄稼很辛苦,进了托管中心为爷爷减轻了负担,我也找到了快乐,学习还有了进步。”
为了能给留守儿童一个幸福美满的“家”,让他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张成东每天全方位的监管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做他们的贴心朋友。2011年12月25日的深夜,寒风刺骨,托管中心留守儿童谯峰突然肚痛难忍,痛得在床上一直翻滚,张成东庚即背着孩子来到虎城卫生院,见早已关门,他当机立断地背着孩子就往广安跑去,经过5里不停的奔跑后,幸运的是大汗淋漓的他在广前路上终于拦下了一辆车,在最快的时间里把孩子送到了广安市人民医院,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为孩子筹钱、找医生、检查、拿药,几个小时后,孩子终于转危为安,又像平常一样露出了天真的微笑。后来,谯峰远在新疆打工的父母知道了这件事,很感动表示要送一面锦旗给他,被他婉言谢绝了。
“有了托管中心,我们可以放心在外务工了”
“张老师,有了你这个托管中心,我们可以放心在外务工了。我回去问了一下娃儿,进步很快。”7月31日,在托管中心门口,笔者看到一个中年妇女正将一个八岁左右的男孩交到张成东手中。中年妇女叫张昌燕,是小男孩的母亲,在重庆打工。
张昌燕告诉笔者,孩子没进托管中心前,她在家专门照顾他,生活过得枯燥乏味,看见其他人在外打工挣了不少钱,穿金戴银洋歪歪的很是羡慕。听说办起了托管中心,可以将孩子全托,她第一个报名。“ 托管费、生活费一个月才600元,现在我在重庆打工,一天可以挣100元,六天就挣回来,孩子还可以健康成长,划得来。”
听说家乡办起了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可以将孩子进行全托,实行军事化管理,表姐的孩子在中心里进步很快,亲戚朋友都说好,远在河北省晋县一砖瓦厂打工的张忠兰夫妇坐不住了。因为她的孩子王小帅在晋县附近的学校读书,由于整天忙于打工,对孩子缺乏管教,不但成绩差,还养成了小偷小摸的习惯,为了卖零食吃,将自己的结婚戒指偷出去买了五元钱。2011年4月10日,她把孩子带回家乡,交到了张成东手里。“刚开始的时候,王小帅很调皮,睡觉不洗脚,整天不洗脸,我手把手地教他,现在乖多了,坏习惯改掉了不少,学习有了明显进步。”张成东告诉记者,像王小帅这样的没有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在中心不在少数,通过纠正和引导,均有了明显好转。
“我现在还只是起步阶段,想争取一些社会组织和好心人士,一起把我们的托管中心办得更好。我还想把规模做大。我是军人,也是一名人大代表,不是想通过办中心赚钱,而是想为家乡人民做点实事。”张成东如是说。
通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张成东所在部队的重视,2011年5月8日,之前他所服役的武警黄金三总队十支队政委赵维松千里迢迢从云南昆明来到虎城乡为托管中心送来“永葆军人本色,为民排忧解难”的锦旗,并为孩子们带来了书包、字典等学习用品。虎城乡党委政府对张成东的办学给予大力支持,经常性让张成东提供宣传平台,目前正在为托管中心扩大规模协调土地、落实优惠政策,并将他作为人大代表候选人进行推荐,作为创业典型进行广泛宣传。广安区人大副主任张大林多次到中心调研,积极给组织部门汇报,宣传他的先进事迹,力荐张成东列为人大代表候选人,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让张成东有了干事创业的底气和信心。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
2011年10月,正直区乡两级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开展之际,张成东在家乡116选区被广大选民联名提名推荐为区四届人大代表候选人,10月23日被区选举委员会确定为区四届人大代表正式候选人,10月30日以2374票赞成高票当选为区四届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不是一种社会荣誉、政治资本和优厚待遇,而是一种崇高的职务,一种神圣的责任,一种勇敢的担当。”当选区人大代表后,他告诫自己,一定要按照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根本要求,时刻牢记使命、不忘责任,与老百姓保持密切的联系,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充分反映群众意愿,积极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当成自己的天职。“
他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努力让托管中心再上档次,努力让无私奉献变成习惯。他东拼西凑,筹集了一笔钱设立了一间图书室,内藏图书5000余册,种类齐全,供孩子们自由徜徉在书海,孩子们得以尽情享受知识的乐趣。考虑到留守儿童一年到头难得与父母见面,他在托管中心设立了“亲情热线”,让留守儿童与远在外地打工的父母经常保持电话联系,维系亲情,以此加强家长与中心对留守儿童的共同监管。为了能更好地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他现在经常挤出时间潜心学习,积极“充电”,以便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学习,共同体味学习的乐趣。在托管中心这两年,他经常看到学校里不少学生因家境贫寒而被迫失学,或经反复劝说后中途又流失,这时他的心里有一种无法言说的痛楚。他在自己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先后慷慨解囊资助中小学经济困难学生8名,让他们得以在自己喜爱的校园里继续学习。紫龙村留守儿童罗祖斌,在外打工的父母均患有癌症,家庭生活十分困难,张成东获悉后,主动承担了罗祖斌的教育管护责任,免去了所有费用。
留守儿童管理教育问题一直是他关心和为之奔走的话题,他经常通过走村串户和参加乡政府的会议进行宣传,走进区级部门和市区人大机关进行汇报,在人代会上发言呼吁社会重视留守儿童问题,动员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他的行为和事迹通过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市区人大、人武部、关工委、民政局等有关部门纷纷前来调研和现场办公。
办一件好事难,让一件好事让大家认可也难。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是一次有益的尝试,然而由于以前的托管中心大多由 国家创办,建成后大多只是一种形式,生存空间不大。而张成东创办的托管中心却是民办的,其管理的主体争议很大,身份合理不合法。留守儿童托管中心身份问题一直没有明确,让张成东忧心如焚。成为人大代表后,他上下奔走,引起了市人大主任余仪的高度重视,责成有关部门及广安区予以妥善解决。目前广安区政府于7月12日召开专题办公会,明确了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系新型社会服务组织,明确主管机关为区民政局;指出该中心具有公益性质,各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各相关部门要搞好服务、指导、协调、日常监督等工作,确保该中心规范发展,让留守儿童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下一步,我将扩大留守儿童托管中心的规模,建成学生公寓,让更多留守儿童得到关爱健康成长。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发动更多人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探索管理教育新路。”临别,张成东说,虽然退伍了,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不能丢。办中心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探索留守儿童社会化管理的路子,做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要坚持把中心办下去,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在这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下健康成长。